中报]汇川技术(300124):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方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 司-易方达创业板交易型 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朱兴明为深圳市汇川投资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朱兴明与深圳市汇川投资有限公司为一致行 动人;?上述其他自然人股东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不属于一致行动人。
公司股东钟进除通过普通证券账户持有16,599,862股外,还通过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 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持有26,222,478股,实际合计持有42,822,340股。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适用 ?不适用
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因转融通出借/归还问题造成较上期发生明显的变化□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5.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73%;实现盈利31.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
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6.7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15%;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1.1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24%。
2025年上半年,国际经贸环境复杂多变,国内宏观经济在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引导下,总体趋势保持稳定,国内生
产总值同比增长5.3%,制造业PMI二季度实现逐月提升,工业自动化行业总体需求有所好转,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保
收入增长的原因:①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50%;②通用自动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
净利润增长的原因:①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27%;②公司整体费用管控得当,三费同比增速低于收入增速;③公司投资收益同比增加。
(1)通用自动化业务:产品涵盖变频器(不含电梯专机)、伺服系统、PLC&HMI、工业机器人、CNC(机床控制管理系统)、高性能电机、精密机械(丝杠、直线导轨)、气动等产品及解决方案。
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格局持续演变,国内宏观经济呈现温和复苏态势,但工业领域的复苏仍不均衡。公司通用
自动化业务持续加强营业销售网络部署及本土化服务,凭借国产龙头品牌及多产品综合解决方案等优势,实现较好增长。
①重点把握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锂电、物流、机床、包装、储能等高景气度领域的机遇,并在空压机、注塑机、
工程机械、精密金属加工等细分市场进行深耕细作,相关行业订单取得较好的增长。②持续优化战区资源配置,提升区
域市场的开发效率和客户响应速度,优化渠道体系及配套政策,巩固了重要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综合行业与大客户订
单保持较好增长。③公司积极推动多产品组合销售策略落地,实现伺服系统、低压变频器等产品份额稳步提升和高效电
机、气动元件、视觉等产品订单迅速增加,同时推动了MCD永磁半直驱电机、高精度丝杆和导轨、协作机器人、激光
测距传感器、力学传感器、相机等新产品的销售。④持续推动控制管理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在多产品解决方案中的融合、
创新与落地,典型案例在矿山、家具、纺织服装、印包、锂电、玻璃等行业的核心工艺段实现价值突破,为相关行业的
进一步拓展打下基础。⑤积极做出响应国内客户向海外布局的趋势,支持其在海外项目的落地,“借船出海”订单同比实现快
①伺服、变频再进阶:伺服系统融合预测性维护、隔爆电机、免安全编码器的SIL2功能安全等技术,提升产品极端
工况适应性、安全合规性及智能化维保的竞争力,实现用户对高危场景零风险、全生命周期降本增效的需求;MD630低
压变频器采用最新的软件技术,融合ALLINONE总线,具备预测性维护功能,在陶瓷、玻璃、金属制作的产品、纺织等行业
批量应用;HD9X高压变频器、MD580高性能工程型变频器入选《2025年度能源化工行业技术装备国产化创新产品推荐
目录》,成为国产化标杆产品。②工业机器人版图拓宽:工业机器人产品取得德国SGS-TUVSaar认证证书,满足全球高
端市场准入要求;推出U系列协作机器人,解决了电子元件行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痛点,助力客户实现柔性制造;R220
大负载机器人实现汽车焊装车间点焊工艺应用,并结合PLC、气动、伺服等产品,以解决方案模式助力整车制造国产化、
自主化、智能化。③控制产品迭代升级:推出高性能中型EVO700系列PLC,持续开发完善大型PLC及安全PLC产品,布局流程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打造覆盖“小/中/大型+高安全+冗余”全场景的自主PLC平台;推动IFA平台在消费电
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应用;AI800系列PAC数字智能控制器在锂电、有色、激光等行业获得批量订单。④精密机械国
产突围:高精度丝杠+导轨在机床行业加工中心等高端机型批量应用,成功实现国产高精度机床核心精密机械部件的进
口替代;机电一体电缸产品在汽车、半导体等领域取得突破,实现核心工艺核心部件的自主化。⑤传感器谱系扩张:激
光测距传感器打造从0-120m不同量程段内的精准测量能力,实现物流、手机、风电、港口、硅晶等行业落地;力学传
感器平台实现各类形态模块化快速定制,应用于注塑机、电梯、金属线缆、纺织等行业。⑥视觉产品持续进化:睛麟平
台产品全新升级,程序开发提效超50%,并推出AI算法SDK产品;推出首款基于GMSL架构专业图像接口的S口相机。
⑦气动产品多点开花:气动产品订单迅速增加,并推出总线阀岛、真空组件、电气比例阀等电气结合产品,落地手机、
报告期内,公司通用自动化业务实现出售的收益约88亿元,同比增长约17%,其中,变频器(不含电梯专机)实现27 37 PLC&HMI 9
出售的收益约 亿元,通用伺服系统实现出售的收益约 亿元, 实现出售的收益约 亿元,工业机器人(含精密机械)实现销售收入约6亿元。
(2)新能源汽车业务:产品最重要的包含电驱系统(电控、电机、电驱总成)和电源系统(DC/DC、OBC、电源总成)。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保持较快增长,行业整体渗透率持续提升。得益于客户定点车型快速放量及公司交
在市场拓展方面,定点车型持续放量,新增定点支撑未来增长。①前期定点的插电式/增程式混动车型及纯电车型实
现SOP放量,使得出售的收益实现迅速增加。②客户结构呈现多样化发展,形成规模化销售的客户数量继续提升,来自国
内新势力车企客户、国内传统车企客户、海外车企客户订单均实现迅速增加。③销售产品多点开花,电驱总成产品继续
保持迅速增加,电机和电源产品加速放量,其中多合一总成产品增长尤为突出,超额完成上半年订单目标。④在定点方
面,海外客户定点5个项目,涉及电源、总成、电控三个产品类型,国内乘用车客户项目定点数量30余个,覆盖电源、
在产品与技术方面,新平台产品与技术持续涌现。①公司总成、电机、电控与电源等产品均完成了新平台的迭代,
第四代产品平台全面实现SOP并进入大批量交付阶段。②新新一代平台产品研究开发方面,a.搭建自研高压SiC功率模块的
第五代动力总成平台,凭借先进的软件控制算法实现总成效率的行业领先;b.第五代半单电机控制器平台,功率密度相
比第四代电机控制器实现明显提升,并在智能化方面做了升级和突破;c.第六代电源平台升级为采用GaN功率器件的
OBC和DCDC电源二合一产品。2025年下半年,将陆续推出上述新一代平台产品的A样样件,并搭载潜在客户车型进行冬季测试。③预研技术方面,a.嵌入式晶圆技术:该全新功率半导体应用技术相较于传统塑封功率半导体器件,具有
低杂感、低损耗、集成化等优势;b.单级拓扑电源技术:相较于两级拓扑方案,具有器件数量少、功率密度高、占用空
间小的优势;c.定子槽内直接油冷:相比传统油冷方案,具有高热负荷、高持续峰值比、高峰值&持续功率密度等技术优
势;d.高速电驱总成技术:集成最新一代高速大功率电机、电机控制器和大速比减速器,支持整车车速330km/h以上,
新能源商用车业务,深耕轻卡、微面、重卡、客车等市场,坚定TOP客户合作战略,出售的收益取得较快增长。
①在物流车方面,根据上险数据,2025年上半年,公司配套新能源物流车产品销量超20万台,电机电控装机量份额占比超30%,持续保持市场占有率领先。②在新能源重卡方面,突破多家国内TOP客户,电控发货量同比增长超200%。
③在技术平台方面,针对商用车运行场景对长寿命、高安全、高效率、智能化和零安抛方面的需求,公司从整机到器件
再到材料不断实现技术的应用和突破。④在产品方面,组合应用高振动、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域控集成、芯片集成等
技术,800V电压平台域控多合一控制器和扁线油冷电机产品在主机厂实现整车验证和小批量应用。
在内部运营方面,持续提升精益运营能力和交付能力。①持续推进精益管理与高效运营,通过落地严控成本、降低
制费、提升人效及管理优化等策略,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盈利水平得到逐步提升。②在产能扩充方面,苏州工厂二期和
三期按计划推进中;匈牙利工厂完成首个客户项目的样件下线。③联合动力IPO事项按节奏推进。
(3)智慧电梯业务:产品涵盖电梯控制管理系统(一体化控制器/变频器)、人机界面、门系统、控制柜、线缆等产品及
2025年上半年,受房地产行业影响,电梯市场需求呈现持续下滑态势,但得益于国内旧梯换新及海外市场需求,公
在市场拓展方面:①国内市场持续探索电梯存量市场的机会点及商业模式,包括提升配件业务产值、开拓跨国企业
MOD业务,打造电梯智能化技术平台和建设数字化样板点。②海外新兴市场增长符合预期,海外成熟市场实现部分跨
在产品与技术方面:①持续推进产品及解决方案升级迭代,“极光”家用梯创新解决方案升级迭代,扩大其应用范围,
推动家用电梯向更加智能、安全、舒适、节能的方向发展。②持续耕耘“超体”平台,聚焦运营安全、备件管理的具体
场景及痛点,进一步推进对应解决方案的产品化落地。③推动高速梯产品及方案出海,获得海外客户订单。
在内部运营方面:①为实现数字驱动、体系升维的电梯业务数字化蓝图,建设以模块、XBOM为核心的端到端数据底座,并进一步探索OTD业务模式升级。②匈牙利工厂多个产品通过跨国客户审厂考核,人机交互、线束等产品陆续
(4)轨道交通业务:产品有牵引变流器、辅助变流器、高压箱、牵引电机和TCMS等牵引系统。
2025年上半年,面对严峻的轨道交通市场环境,公司一方面全力保障在手订单高质量交付;另一方面重视市场
在市场拓展方面:①深耕城市经营,做厚做透根据地,快速推进济南地铁4号、6号线批量交付,再获济南地铁7号线号线永磁牵引系统订单;获得长春地铁1号线南延线号线延长线电机配套订单。②持续
挖掘城轨存量市场,获得5个牵引系统维保订单。③积极地推进新业务试点工作,智能环控解决方案在深圳地铁试点,已
进入软件调试阶段;双向变流在苏州地铁试点,已进入产品施工阶段;车载空调设备首次配套海外轨交项目。
在产品与技术方面:①完善永磁牵引系统产品谱系,架控永磁牵引变流器完成样机开发,永磁牵引组合技术方案(SVC+同步调制+带速重投)在济南地铁项目成功应用。②积极地推进进口替代,完成南京地铁1号线阿尔斯通牵引系统
改造方案设计与交流,完成苏州地铁1号线西门子牵引单元改装试修项目立项。③完成双向变流产品的内部实验,样机
开始在正线线路试点。④完成新能源机车(厂矿码头作业用)牵引系统新产品开发立项,目前进入产品详细设计阶段。
在内部运营方面:①成功推动9个优势物料导入实现成本优化,并积极拥抱高效工具,持续提升效率。②优化项目费用基线与项目预算管控规则,不断的提高项目盈利能力。③打造质量管理新骨干团队,建设质量巡查机制与信息化管控
面对全球产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深层次地融合的浪潮,公司在夯实通用自动化、新能源汽车、智慧电梯等核心业务
的基础上,通过前瞻性战略布局推动业务边界延伸。公司围绕国际化、数字化、能源管理、AI、人形机器人等战略业务,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继续坚定推进国际化业务,以支撑中长期战略落地。公司优化了国际化团队体系,优先将中后台
在全球化背景下,公司聚焦发达市场以及新兴市场,选择以韩国、印度、越南为主要目标市场的泛亚太区,工业底蕴
深厚的欧洲区,以及产业链回归后快速地发展的美洲区作为全球化布局的重心。在推进海外业务落地过程中,公司采取“区
域+行业”双轮驱动、OEM与EU业务双线推进的市场策略,聚焦重点区域市场和TOP客户价值需求,不断将公司在中国
市场积累的成熟产品和解决方案导入各细分市场。同时,伴随中国企业客户出海大潮,积极落地“借船出海”策略。
从2025年上半年的落地成果来看:①新兴市场:公司通过成熟的“行业线+区域线”运作模式,力争快速落单,在重
点发力区域越南、中东、泰国等区域市场的出售的收益均取得迅速增加,在印度、韩国等区域市场的业务取得稳健增长;行
业线出海方面,锂电、手机等行业在韩国、越南市场实现多个头部客户重点项目突破,形成较好的批量订单落地,为后续
持续落单奠定较好的基础。②发达市场:聚焦头部跨国企业,平台产品和定制化产品并行,与空压机、测试台、纺织、空
调与制冷、注塑机、电动工程机械等行业TOP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部分项目已陆续获得批量订单;公司在欧洲的
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业务总收入(含汽车)约13.2亿元,同比增长39%,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约6.4%。
2025年上半年,公司数字化事业部继续深耕数字装备、数字能源与数字工厂三大核心赛道。依托InoCube数字化平台的技术底座和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优势积累,为工业用户更好的提供“用的起、用得好,易部署、易升级”的数自融合的综合
在市场拓展方面,①数字装备和数字工厂融合领域:聚焦大型计算机显示终端的场景化需求,紧扣“两提四节”(提升效
功构建并推广InoCube-FOS平台产品。通过打造数自融合场景化解决方案的独特竞争力,在空压机、纺织、包装、食品
饮料、新农业等行业深耕发力,并已实现批量订单。②数字能源领域:通过搭建InoCube-FEMS数字能源管理平台,针
对大型计算机显示终端在“源、网、荷、储、碳”五大场景的核心诉求,构建起覆盖能源管理、能源优化及能源运营的全链条
数字化工具,在汽车、锂电、钢铁、有色、医药等重点行业实现实质性业绩突破。
在产品与技术方面,①持续升维InoCube平台能力:围绕提升工业公司数字化转型支撑能力,成功打造了面向业务能力和组件积累的资产中心,并积极探索运用大模型知识库和智能体,辅助InoCube平台实现低代码开发与应用,显著
提升了平台的实用性和高效性。②强化InoCube-FOS在数自融合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构建起一站式支持“生产工单”到
“设备执行”的全流程场景能力,统一了生产的全部过程数据模型及业务能力模型,形成了分布式制造执行柔性编排调度能力,
并在VUCA产业环境下完成工厂数字化架构的阶段性探索。③聚焦汇川内部数字化转型:以InoCube数字化平台为坚实
根基,孵化并研发内置4A架构的InoCube-EiOS平台产品,为工业公司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切实满足工业客户的
3)能源管理:持续打造数字化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助力国家“双碳”战略2025年上半年,公司能源管理业务深度依托电力电子平台技术,结合公司在工业领域积累的丰富用户场景经验,紧
密围绕国家“双碳”战略与能源全球化战略,持续输出高效、可靠的储能产品及数字化能源解决方案。公司着力于构建
国内工商业能源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重点推进海外能源业务的突破,以满足全球市场对清洁能源和智慧能源管理的迫
在发电侧和配电侧:①紧密跟踪电芯技术的最新发展的新趋势,积极开发集中式和组串式储能PCS以及升压一体机解决方案,致力于持续提升国内大储产品的性能和成本竞争力。推出的产品有:新一代3.5MW大功率集中式PCS储能逆变
器及7MW升压一体机舱交流侧解决方案,结构更紧凑,占地面积较上一代产品减少超20%;新一代430kW组串式储能变
流器,单机功率兼容280Ah/314Ah及更大容量电芯,最大支持3台交直流硬并联运行,满足构网型过载需求,同时可支
持4h/6h/8h等多时长储能系统。②加速推进海外能源业务的突破,通过构建完善的海外营销与服务体系,确保海外样板
点快速落地。同时,依托产业链合作伙伴以及海外投资商资源,推动储能产品全系列出海,持续提升公司在全球储能市
场的影响力。公司储能构网控制技术已通过中国电科院(标准起草方)权威认证,并获澳洲终端用户及澳洲能源市场运
营机构(AEMO)双重认可;2.5MW储能变流器已取得南德TüV全系认证及SGS并网准入证书。
在分布式用户侧(工商业侧+户用侧):①开发针对工商业的能源安全供电及零碳园区解决方案,打造从项目开发到
实施的端到端能力,已在园区风光储充、矿山应急备电等场景搭建综合解决方案样板点。②面向大工业应用场景,推出
公司位于西安的储能新工厂正式投产,年交付能力可达50GW,储能产品交付效率实现跨越式提升,可快速满足客户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工业AI技术平台与产品融合方面取得较好进展,完成并落地了iFG(InovanceFactoryGenius,
汇川工业智脑)平台架构。iFG平台涵盖iFG.DAS、iFG.IDE、iFG.YAO、iFG.X四大模块,形成覆盖数据、开发、训练、
iFG.DAS负责数据接入和数据治理,可打通既有业务系统,对存量数据来进行聚合、清洗、抽取,为后端的各类AI智能
体提供高质量的合规数据;同时,内置自动化评估体系,帮助AI智能体开发者快速实现智能体能力的迭代进化。
iFG.IDE是核心的工业AI智能体开发平台。针对工业场景多模态数据、多机理模型及云边端部署等复杂需求,iFG.IDE构造了数据科学、知识工程、智能体三大开发中心,并实现三者相互连通,以帮助用户快速灵活地构建各个场景
iFG.YAO是为高阶用户准备的AI训练平台。同样的数据,不同的训练师,产出的模型能力可能天差地别。
iFG.YAO致力于打造一个让工业AI训练过程既灵活又严谨的开放式平台。AI训练师在平台的指引下将相同的原始数据转
化为截然不同的智能结晶,平台允许用户以可视化方式观察模型在训练过程中的能力进化。
iFG.X是面向公司所有工业软件提供的增强型AI插件服务合集。目前,iFG.X已经在工业产品手册问答、故障咨询、
面向未来,汇川iFG工业智脑将作为工业制造业的“数字员工孵化器”。通过喂养数据、定义需求,即可生成企业
专属数字员工。数字员工能自动抓取公司运营系统的各类数据,进行智能化的分析,依据业务目标需求来做反馈和辅助
决策;也可以吸纳企业各类知识数据,形成庞大的企业私有知识系统,向所有员工赋能;还可以生产出不同规模的私有化
模型,装载到企业各类软件产品中,实现企业产品的AI升级改造。在此过程中,公司会深度整合工业行业的机理、工艺、
硬件、系统,让通用AI技术真正落地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制造体系,围绕制造企业着重关注的“效率”和“质量”两大关键
5)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凭借核心零部件及工业场景优势,积极布局工业具身智能解决方案基于对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深入洞察、分析与预研工作,依托公司在运动控制、伺服驱动、直线导轨和丝杠等关键领
域的技术积累,2025年上半年,公司有条不紊地进行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研发和探索工作。
2025年上半年,企业主要围绕核心零部件及具身智能场景化解决方案推进人形机器人相关工作。①低压高功率驱动器、
无框力矩电机及关节模组等产品从样机研究进入到开发阶段,不断改善温升和耐温设计,通过结构设计/布板设计优化,绕
线和表贴工艺优化、工况实测调整及严格的工业品开发流程来不断的提高功率、扭矩密度和线性响应度等,解决业界普遍反
馈的发热保护和出力不足的痛点。②行星滚柱丝杠产品,通过持续优化磨削和硬车工艺,快速缩短加工时间,并集成公司
在电机、Ethercat伺服运控方面的优势,为大客户定制高性能直线模组,目前已完成送样工作。③在具身智能机器人场景化
解决方案方面,围绕上肢部件场景,响应客户和集成商的需求,依托工业及协作臂的技术积累,启动了上肢部件的开发工
- 上一篇: GEO优化:AI查找年代的企业增加新引擎